2023年甘肃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40354户
2023年,甘肃省将“完成4万户15.23万人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列为省委省政府十件为民实事之一。截至年底,全省2023年度搬迁安置40354户,超计划完成年度任务。
甘肃地理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2023年,甘肃省健全“省级统筹、市负总责、县区落实”的工作机制,规范“户申请、村复议、镇审查、县认定、市审核、省复核”六个工作程序,实现对象认定网上办理,动态更新搬迁数据库,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聚焦“应搬早搬、应搬尽搬”,2023年,甘肃将河湖管理范围搬迁变更为河湖管理范围及暴雨山洪灾害受灾区搬迁,将三级认定工作纳入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管理信息系统,并对临崖、临坎等存在地质灾害风险的区域开展风险区划定。截至2023年底,全省完成搬迁对象三级认定49589户,占年度任务的123.97%。
为降低建设成本,减轻搬迁群众负担,甘肃省推动落实资金筹措、财税金融扶持、土地盘活利用、搬迁群众原有惠农政策保持不变等“10+5+N”综合“政策包”,支持基层创新推出“住房贷”“产业贷”等金融产品,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截至2023年底,全省累计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76.4亿元,累计发放贷款39.01亿元,最大程度满足群众需求。
为促进“潜在土地资源”向“优势拉动资本”转化,甘肃省统筹安排“建新”和“腾旧”,全年累计供应建设用地12766.47亩。同时,推动迁出区废旧宅基地腾退复垦,累计拆除旧房35292户、复垦20186户、复绿3350户,全面提升避险搬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此外,甘肃省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治本之策,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冷链仓储、商贸物流、初级产品加工等产业,通过技能培训、资产收益分红等多种措施,确保搬迁群众增收产业实现全覆盖。据统计,全省整合扶持产业项目资金10.09亿元、涉及产业项目121个,通过资产收益分红、就近就地就业等方式,吸纳搬迁群众就业14438人。各地政府积极推广以工代赈,设置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为无法外出的搬迁群众提供就近就业;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基本实现有意愿的劳动力应转尽转。
据了解,2023年,甘肃省建成集中安置点260个、集中安置房2.2万套,目前已累计建成安置点401个。在安置点上,甘肃各地坚持水电路网协同、就医就学一体、养老助残联动、文化绿化同频,累计配套党群服务中心68个,文化广场108个,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6所,村卫生室99个,养老服务设施47个,基本实现出门有路、抬脚上车、就近就学、便利就医,群众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