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发声,聚焦人才培养和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准备了二十多条建议,主要涉及加快新型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推动储能、氢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及碳足迹测算等。这已是张天任连续第12年参加全国两会,履职11年来,他提出了230多件建议议案,推动多个问题从法律、政策、工作层面予以解决。
加快新型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门关键词之一,它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张天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我国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经济发展新引擎、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
当前,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新质生产力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张天任在调研中发现,技术工人市场供需不平衡、高层次技术工人的待遇不够高以及职业技术人才流动大,这些都是目前技术工人队伍主要存在的问题。
在张天任看来,新型技术工人是新质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此,他今年计划提出“加快新型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建议,具体包括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技能型人才的扶持力度以及进一步破解产业人才的急难愁盼。
在优化人才政策导向方面,张天任建议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激励政策,特别是加大对制造业单项冠军等龙头企业的核心人员的激励,激发创业创新的热情。在加大技能型人才的扶持力度方面,他建议加大引、育和扶持力度,不断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培育体系,加强技能人才培育平台建设,指导各地建立完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积极孵化培养工匠人才。此外,他还建议破解产业人才关于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鼓励更多更好的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当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亿人,是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是我国经济发展“四大优势”之一。新质生产力的源头在于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实现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因此,加强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相关政策和机制,为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提升。
推动储能、氢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天能股份是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领军企业,公司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理念,深耕电池行业,现已实现铅蓄电池和锂电池协同发展,并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赛道,形成“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双核发力格局。
张天任始终关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今年全国两会,他准备的建议中多条围绕新能源产业展开,涉及储能、氢能、动力电池回收、动力电池碳足迹等等。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其间歇性、波动性对电网的安全影响越来越大,源、网侧对储能的需求由此而生。然而,储能利用率不高,调度可靠性差,共享/独立储能电站的盈利渠道受限,经济性不佳,影响投资的积极性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储能的发展。为此,张天任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建议出台全国性政策;二是建议拓宽共享/独立储能电站的盈利渠道;三是探索建立容量市场;四是推动储能高质量发展。对于新能源发电企业的配套储能电站利用率非常低的问题,他建议要创新发展思路,鼓励新能源企业租用储能电站,并将年度的租用规模和上网发电量挂钩。
氢能是张天任关注的另一领域,《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C2035年)》明确了氢能在中国未来能源结构中的战略性定位,并制定了中国氢能产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氢燃料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
在张天任看来,当前制约氢能发展主要因素有示范区域的代表性和产业推广助力不够强、地方性氢能产业规划及政策尚未完全落地、氢能行业标准的制定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对此,张天任建议,首先要推动示范城市群扩容,加快推进第三批示范城市群申报及审批相关工作。其次是全力保障补贴政策落地,在已有明确规划及补贴政策的区域(包含示范城市群及其他已有地方政策的非示范区域),按照已有规划与政策,全力推进氢能在各场景的应用,并全力保障相关补贴能够及时落地。最后是加快氢能行业相关标准制定。
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及碳足迹测算
值得关注的是,张天任在今年全国两会准备的建议中,多条与动力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有关。他表示,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为5~8年,国内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陆续进入报废期,预计未来动力电池将迎来大规模退役潮。据高工产业研究院测算,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的废旧动力电池容量将达到137.4GWh(96万吨),如何高效地进行动力电池回收,成为行业关注的新课题。
近年来,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大,电池流向管理难度大的问题比较突出,没有资质的“小作坊”通过抬高回收价格抢占市场,严重扰乱了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正常秩序,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并带来安全隐患。对此,张天任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主导,以省为单位试点建设一批规范化回收企业。以“互联网+回收”模式、依托能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打通的龙头企业,构建规范化的回收渠道,实现产业的合规性、良性发展。加快出台鼓励“区域化回收+中心仓+就近处置配套”的引导性政策,强制要求废电池回收必须做到实物流、转移联单流、发票流“三流合一”,同时严厉打击非法回收等。
除了关注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今年两会期间,张天任也将从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体系、建立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等多个方面给出建议。在全球碳中和的发展大势下,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规则中,明确将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纳入必要考核指标。
为保持和提升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张天任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将动力电池产品纳入我国2025年50个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名录;二是建立完善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数据库,为碳足迹评估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基础;三是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回收环节碳足迹计算标准;四是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实现国际互认,引导企业适应国际规则,参与国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