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记账”实现可溯源 助力解决科技资产定价难题丨产业深观察

2023-08-16 15123阅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典驰 深圳报道

深圳市宝安区的工厂里,贴片机以1.074秒/颗的速度将一颗颗长宽3cm厘米的区块链通信模块安装在线路板上,这便是一个具备上区块链功能的线路板诞生的过程。

在这家工厂,区块链线路板单日最高产能超3万片。组装完成后,线路板会被运往不远处的一家电动二轮车换电企业――嘟嘟换电。

嘟嘟换电的工作人员把线路板和新能源电池组装在一起,结合电池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和通讯模组,将每颗电芯的电量、电压、充放电次数、电池健康度等数据都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上,数据源头可信且不可篡改。

初创企业的“融资难”和电池的“重资产”是摆在嘟嘟换电的面前两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关键则在信用和金融资产定价。

区块链的出现则让解决这些难题出现了曙光,蚂蚁集团数字科技线有关业务负责人解释,区块链就是一本账本,记录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在新能源产业链中搭建可信的信息桥梁,降低交易方之间的信任成本。

一个可行的例子是,借助电池数据上“链”,嘟嘟换电拿到一笔低利率的经营性租赁贷款,此外电池的“链上”数据也流转到了新能源产业下游,降低了电池的回收成本,健全电池全生命周期。

电池“记账”实现可溯源 助力解决科技资产定价难题丨产业深观察

电池可溯源可追踪

今年1月,GBA(全球电池联盟)展示的首批电池护照的两个成功试点项目,其中之一就是洛阳钼业联合嘉能可、欧亚资源集团共同开发的ReSource项目。

这份电池护照实质上是对电池数据信息的集成,它记录并追踪电池从供应链源头开始的全过程,也实现了全供应链的透明化数字管理。

GBA所展示的电池护照里,囊括了电池、材料、ESG和日期相关信息,按照相关设想,可以通过为电池印上二维码的方式以查看上述信息。

与GBA所做的事情类似,“搭载蚂蚁链的电池,记录着每一节电池的充放电情况,电流、温度、满充满放次数等信息都将上传到平台,平台检测电池的实时状态”。 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仅需要额外加装一个通讯模块,相当于给每个电池发送“身份证”。

目前,蚂蚁链上链的新能源设备数量超过800万台。随着路灯、低速车等对电池容量要求更低的使用场景加入循环,新能源电池的梯次利用有了可能。

上述负责人表示,蚂蚁链正摸索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模式,链接电池材料、电池、电池回收企业。

嘟嘟换电的用户集中在C端,区块链不可篡改,电池容量公开也有助于解决用户信任问题。在电池租用过程中,将电池资产与安全纳入统一管理,平台出现问题及时报警。

另外,随着电池大规模上量,退役电池的处置愈发重要。据统计,我国已进入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期,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可达59万吨,自2028年起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超过每年260万吨。

在满足不了行驶需求后,退役电池不一定需要直接报废。“传统的做法是将电池包拆解,检测每电芯的健康程度,挑出合适的再组装成新的电池包。更多缺乏相应技术和人力的回收企业,只能将退役电池当废品一样拆解粉碎,直接出售电池中的重金属,这样做既不经济也不高效。”嘟嘟换电总经理廖志成表示。

他谈到,电池数据上“链”降低退役电池损耗程度的了解成本,部分电池在回收时多卖3倍的价格。

截至6月底,嘟嘟换电在深圳和杭州铺设了近3000个换电柜网点。如果算上,宇谷科技、铁塔能源、智租换电等行业头部企业,未来仅两轮车换电市场,退役电池规模就相当可观。

电池“身份证”解决资产定价难题

与铁搭能源面向外卖员群体不同的是,嘟嘟换电主要给社区居民提供“换电”服务,换电站就布设在小区或者街边的电动车停靠点。

换电业务的核心是将电池租出去。如果按1000元一块电池的单价来说,20万的用户就得准备两个多亿元的电池资金。这对初创企业来说,自持电池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多位业内人士谈到,两轮换电企业投入大、回本周期大于一年。如何“轻装上路”,既运营电池资产同时又不持有电池,嘟嘟想到了用区块链的方式。

廖志成谈到,嘟嘟换电与蚂蚁链合作,把“上链电池”用在了融资场景中。这样一来,借助电池数据,资金方能够准确、合理进行电池价值评估,也更放心给嘟嘟提供资金支持,并将运营权交给嘟嘟。

今年以来,金融机构不断发力科创企业的金融供给。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大量科创企业,尤其是中小微科创企业仍面临来自融资端的巨大压力。

传统的以银行为核心的融资方式与科创企业轻资产、规模小、信用偏低的特征无法匹配,也让风控趋严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望而却步,而区块链有效解决电池等科技资产定价,为解决金融机构与科创企业之间的信任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依据上链数据,嘟嘟换电获得了一笔2000万元的经营性租赁贷款授信,综合融资利率从以往10%降至6%,融资成本大大降低。廖志成表示,“计划以‘轻资产’方式,未来我们电池自持的比例将会从100%降到60%。”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说:“大部分的科技类创新企业往往是守着大量的科技资产却无法衡量、无法确权、无法使用,沦为了‘端着金饭碗要饭’的状态。”

他表示,随着区块链、物联网等金融科技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企业、金融机构和平台方多方之间的信任问题,让金融机构把风控焦点从难以定量、难以评价的企业信用转移到可以衡量、可以判断、可以确权的科技资产之上,真正让科技资产成为企业的信用来源,让科技类创新企业真正实现全面的可信数据闭环,让科技类创新企业的科技资产被盘活,真正为其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