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信托也“追涨杀跌”!高净值人群投资有哪些特征,如何修正非理性行为?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陈嘉玲 北京报道
“仍然有占比1/3的高净值投资者没有摆脱‘保本’的观念”、“高净值投资者购买信托产品表现出与散户股票投资者类似的追涨行为”……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与五矿信托最新联合发布的《高净值人群投资行为报告》(下称“《报告》”)显示,理财市场的标品占比逐渐提升,从高净值投资者持仓产品结构看,非标占比不断下降,仅持有非标产品的投资者比例明显缩小。同时,通过分析高净值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发现高净值投资者表现出追涨杀跌行为,这点与行为金融学中对散户股票投资者的研究结论一致。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余剑峰表示,投资者容易被市场的短期波动吸引,又由于认知偏差等原因,会出现不理智的投资操作。想要获得良好的投资体验,首先要认清自身的投资偏好,借鉴科学的研究成果,有针对性的规划投资行为,不要持续浇灌“杂草”,既要克服恐惧,更要控制贪婪。
“非标转标”:仅持有非标产品的投资者比例下降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资管新规的实施,市场非标转标业务占比显著提升,投资者财富管理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带来了财富管理行业的深度调整与转型。那么,行业转型期间,高净值人群投资趋势和变化规律如何?
《报告》通过分析五矿信托 2022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之间的投资者数据发现,近一年来投资者持有的非标产品存续资产规模占比呈下降趋势。进一步分不同交易类型来看,非标产品的认购量占全部产品(标品 + 非标品)认购量的比例呈明显的递减趋势,而赎回占比呈现微弱的增大趋势。此外,仅持有非标产品的投资者比例,由 2022 年 1 月的近 22% 下降至 2022 年 12 月的近 16%。
而从高净值投资者非标转标的倾向来看,还呈现出这样的特征:一是性别对高净值投资者非标转标倾向有一定影响,而投资者的家庭年收入水平对非标转标倾向有着较大影响,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投资者转标的比例也随之增加;也即女性投资者、家庭收入较高的投资者,对标品接受度更快、转标意愿更高。二是金融素养较强的投资者对非标的认购逐渐转向标品的认购(非标转标)比例更高。
不过,“非标转标”给信托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财富管理机构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长期以来,非标产品由于“稳定高收益”、“刚性兑付”,投资者形成了非标依赖,甚至具有非标信仰,短期内适应并接受标品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此,《报告》也指出,仍然有占比 1/3 的高净值投资者没有摆脱“保本”的观念。
据了解,《报告》累计调研8808个样本。在报告研究样本中,46.00% 的投资者认为信托产品存在风险,本金可能会亏损,但他们愿意接受这种风险以获取更高的收益。其余超过一半以上的投资者认为信托产品风险较低。其中,有 33.41% 的投资者认为信托产品可以保本,但可能达不到预期收益,而20.58%的投资者更加关注本金保障和收益的保障。可见,虽然《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经结束,但依然有大量投资者存在传统的“刚性兑付”思维,财富管理机构仍然需要引导投资者实现净值化思维转型,进行资产配置,实现财富保值增值。
“追涨杀跌”:高净值人群对盈亏的表现与处置效应相反
处置效应是行为金融学中的一个典型行为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时,会受到其过去的账面盈亏状态的影响。
它描述了一个现象,即人们倾向于更早地出售获利的资产,而保留亏损的资产,这是一种避免损失的心理反应。具体而言,在账面盈利状态下,投资者更倾向于卖出获利产品;而在账面亏损状态下,投资者由于损失厌恶,不愿意实现亏损,会持续持有亏损产品。
《报告》分析了高净值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发现高净值投资者表现出追涨杀跌行为,这点与行为金融学中对散户股票投资者的研究结论一致;而高净值投资者在面临盈亏时的行为表现与处置效应相反,即在盈利状态下,投资者更倾向于认购;在亏损状态下,投资者更倾向于赎回;由于风险厌恶,高净值投资者在高波动状态下更倾向于赎回产品,在低波动状态下更倾向于认购产品。
此外,从高净值投资者行为趋势中还发现,当前驱动投资者交易的因素更加多元。企业财富的不断增长、养老金的资金缺口、对单一资产的过度依赖、财富代际转移等场景下,投资者对金融服务的功能性要求也在提高。
《报告》认为,对财富管理机构而言,深入地了解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心理,将有助于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投资建议和服务。推出新产品的时机选取,宜在市场波动较小的时候;当市场波动加剧时,理财顾问可以给予投资者更多的跟踪服务,劝勉投资者理性看待波动。
“探讨投资行为对财富管理的影响,既有学术研究价值,又具实践指导意义,启发我们这样的行业耕耘者进行深度思考,也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科学投资的视角,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五矿信托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卓如是表示。
修正非理性:避免盲目追涨或恐慌出局
投资如修行,即便掌握科学投资的原理,也难做到知行合一。“非理性行为背后其实有着深层次的理性动因”,余剑峰教授指出,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倾向于卖出赚钱的股票,而持有亏损的股票,这是风险厌恶心理在作祟,人们的恐慌情绪则会放大这一现象。
余剑峰教授发现,投资者容易被市场的短期波动吸引,又由于认知偏差等原因,会出现不理智的投资操作。
部分投资者喜欢投资波动大、价格低的股票,认为存在小概率翻倍的可能,这种“彩票”型的股票很诱人,但实际上这种股票长期收益率往往是负数。这集中表现出人们会放大突出事件。
有限注意力偏差也会对投资造成极大影响。2007年中国股市站上6000点,不少国外投资者看好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这其中,带有“中国”两字的股票最高涨幅达200%,而没有这两个字的最高涨幅为50%。这些事例表明,特征明显的产品容易获得较多关注,容易诱使投资者给予较高预期,而较多投资者预期的一致性有时候会带来正向影响。
金融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多、易波动,投资者个人的情绪偏好和操作行为也会受到影响。余剑峰教授就影响投资者判断和决策的认知偏差等做了深度解析。想要获得良好的投资体验,首先要认清自身的投资偏好,借鉴科学的研究成果,有针对性的规划投资行为,不要持续浇灌“杂草”,既要克服恐惧,更要控制贪婪。
对投资者而言,《报告》还指出,在投资实践中宜多反思复盘,尽量弄清自身投资行为特征及其可能导致的结果,扬长避短。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盲目追涨或恐慌出局;资产配置宜分散投资,以降低波动,提高收益;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财富水平,选择相适配的投资策略,并理性看待净值波动。
五矿信托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何飞也指出,“客户在投资链条中,会经历诸多信息不对称。了解投资的底层逻辑,能引导我们打开信息与认知盲盒,提高投资胜率。”据了解,为了驱动财富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配置,五矿信托财富管理推出了一种智能服务理念―“4K”。这个服务理念包括全面了解客户的理财目标,关注产品的关键性能指标,建立投研策略体系化模型,以及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客户的资产配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