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能源接待30家机构调研 2027-2030年进入储能行业第一方阵,实现全钒液流电池市场占有率30%以上目标

2023-11-03 53773阅读

  交流问答主要内容

  1.从目前全钒液流电池建设规模看,上游资源是否存在短缺?公司全钒液流电池成本如何,后续是否有变化?

永泰能源接待30家机构调研 2027-2030年进入储能行业第一方阵,实现全钒液流电池市场占有率30%以上目标

  回答:目前国内钒资源暂未出现短缺情况,一是全钒液流电池项目虽热度较高,但目前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预计1-2年后将迎来快速增长期;二是近期钢铁行业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产量不足,进而导致钢铁企业对五氧化二钒需求下降。未来随着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商业化加速,对钒资源需求将会进一步加大。为此,公司在上游钒资源端已进行了充分布局,目前拥有优质五氧化二钒资源量158.89万吨(含可拓展资源量及评审资源量),具有突出的上游资源优势。由于目前公司钒电池生产线正在建设中,初始成本暂未确定。以目前行业常规水平初步估算,公司生产钒电池成本可控制在约3元/Wh。同时,公司正在进行电解液技术革新,可通过短流程制备和降低正极电解液用钒量等手段,大幅降低电解液制备成本,从而使得公司钒电池产品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优势。

  2.公司上游钒矿选冶项目、下游钒电池生产项目是否已经有确定的下游客户?目前相关产品市场价格是多少?

  回答:目前,公司在上游钒矿选冶和下游钒电池生产业务上均已与多家央企、地方国企、地方政府及上下游企业进行了充分接洽,并与部分企业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如:与陕西丰源钒业就五氧化二钒产品签署合作协议、其他部分央企、地方国企合作正在进一步商谈中。当前市场五氧化二钒价格约12万元/吨(按52023年度上半年平均价格);全钒液流电池1MW价格约300万元(按4小时储能时长)。

  3.公司储能项目投产后按现有市场价格预计盈利情况怎样?

  回答:公司所属汇宏矿业一期3,000吨/年高纯五氧化二钒选冶生产线达产后,将占据目前国内石煤提钒20%左右市场份额;一期300MW/年全钒液流电池产线(含系统集成)达产后,将占据目前国内10%左右市场份额。上述项目全面达产后,凭借公司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优势,预计整体收益率将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预计年产值可达12亿元以上,年利润预计可达1.2亿元以上。

  4.公司为什么选择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方向?

  回答:公司选择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路线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钒电池在长时储能领域优势突出,相对于其他电化学储能电池,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具有大功率、本征安全、环保和支持频繁大电流充放电、长寿命等特点,同时具有项目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等优势,适宜应用于大规模长时储能。二是国内钒矿资源储量丰富,全钒液流电池资源和技术完全自主可控,可满足国家能源安全和长远发展需求。三是全钒液流电池可用于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电网储能及辅助服务、大型智能微电网等领域,与国家能源安全有着紧密关联,是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随着技术进步,全钒液流电池的经济性优势还将逐渐强化,未来有望成为大规模长时储能的首选技术路线之一。四是全钒液流电池相关技术已基本成熟,目前产业尚处于商业化推广初期,具备小投入、大回报、见效快的发展机会。综上,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双碳”决策部署,结合公司在煤炭、电力能源领域多年丰富运营经验,为进一步发挥公司资源优势和行业协同效应,提升核心竞争力和长期盈利能力,公司确立了以全钒液流电池为主的储能转型发展方向,并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型步伐。

  5.钒电池的主要应用场景有哪些?

  回答: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增多,对大容量存储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储能时长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长时储能将成为发展趋势。全钒液流电池作为当前液流电池中发展时间最长、技术最成熟、回收利用率高、商业化程度最高的一种储能技术,具有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全生命周期成本低、环保等诸多优点,在大型长时储能应用中优势明显。我国钒资源产量和储量均为全球第一,发展钒电池具有资源优势。作为一种高安全性、高寿命的新型储能电池,政策端对储能安全性要求的收紧让全钒液流电池发展迎来风口,并有望成为大中型储能项目的重要选择。全钒液流电池能够在大规模、大容量的场景发挥其优势,更适合中长时储能(即4~12小时的储能),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配套风电、光伏等大型发电系6统储能、电网储能及辅助服务、大型智能微电网等领域。储能时长越长,钒电池的单位造价就越低。现阶段钒电池产业仍处于导入期,随着行业技术改进和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加速,钒电池成本将逐步大幅降低,因而有望在长时储能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6.公司传统能源板块和储能板块是否同步发展?

  回答: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实现了向煤炭、电力、石化及储能综合能源布局,主营业务形成了煤电互补的经营格局。公司秉持“以煤电为基、以储能为翼”发展战略,不断夯实现有传统能源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煤电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全面打造成为清洁、高效的综合能源企业。煤炭业务继续稳基础、提产能,着力提升煤炭安全、高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海则滩煤矿建设,五年内总产能规模力争突破2,000万吨/年;电力业务充分发挥机组容量大、可靠性高、性能先进等优势,积极扩大供热市场,保障区域电力和热源供应;石化业务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挖掘项目功能潜力,拓展油品贸易业务,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深挖现有煤电传统产业潜力提质增效,保证基本盘稳定增长的同时,公司将在现有已形成的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基本架构基础上,全面打造和完善储能全产业链。实现从储能材料资源整合、储能装备制造与集成到投资储能项目的全面发展,为新能源及传统电力系统提供全方位、全产业链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公司力争2025年储能产业形成规模;2027~2030年进入储能行业第一方阵,实现全钒液流电池市场占有率30%以上目标,成为储能行业全产业链发展领先和龙头标杆企业,储能板块规模与现有煤炭及电力板块规模相当,形成“传统能源+新型储能”双轮驱动发展的新格局。

  7.公司在光伏、风电等绿电方面有发展规划么?

  回答:目前,公司在光伏、风电等绿电方面暂无规划。公司秉持“以煤电为基、以储能为翼”发展战略,在深挖现有煤电传统产业潜力提质增效,保证基本盘稳定增长的同时,高举储能大旗、紧盯储能赛道、聚焦全钒液流电池,坚定不移地向储能行业转型。公司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发展架构与布局现已经基本形成,正在全面推进各储能项目及生产线建设,预计相关项目将于2024年陆续投产见效,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长期盈利能力。

  8.公司海则滩煤矿建设进展和产能提升至1,000万吨进展情况,项目投资金额多少?

  回答:公司所属海则滩煤矿总投资约85亿元,目前正在有序组织施工,项目采用立井开拓方式,四条立井井筒于7月正式开挖,至10月底四条立井井筒已施工300-400米,比原计划略有提前。项目计划于2024年二季度完成一期工程建设,2026年三季度具备出煤条件,2027年实现达产。目前,陕西省发改委已委托有关单位对《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矿区南区总体7规划(修编)》和《陕西省榆横矿区南区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编,海则滩煤矿产能置换方案是国家能源局作为先进产能批复的,符合《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矿区南区总体规划(修编)》再次修编提升产能相关条件,后续将积极关注并结合有关政策要求,争取尽早实现产能提升目标。

  9.公司全年1,200万吨的产量规划有没有变化?

  回答:2023年1-9月,公司实现原煤产量954.0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5.67%,公司所属各煤炭主体企业均超计划完成当期任务。公司将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并争取超额完成全年原煤产量1,200万吨的目标。

  10.山西近期安全检查强度和之前比变化?对公司煤炭产量影响有多少?

  回答:因近期全国范围内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监管部门加大了煤矿安全检查力度。公司遵照国家及主管部门要求,做实做细安全生产工作,不断优化安全生产系统,大力加强安全队伍建设,严格现场风险管控,及时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因此安全检查对产量影响较小。

  11.未来煤矿安全检查是否会持续趋严还是暂时性的?

  回答:鉴于煤炭行业特殊性,安全监管部门对煤矿安全监管力度将会持续加强。公司所属煤炭企业将大力加强安全管控,对各煤矿安全生产系统进行全面检查,根据所属煤矿不同情况,加大安全投入,对相关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12.公司今年新增的两个煤矿,全年120万吨的产量目标能不能完成?

  回答:公司所属银宇煤矿和福巨源煤矿已于2023年一季度恢复生产,通过合理布局接续及优化生产组织,预计全年可实现原煤产量120万吨的目标。

  13.除海则滩煤矿外,公司后续是否还有新增产能和核增空间?

  回答:公司现拥有优质焦煤产能规模1,110万吨/年,并正在全力推进证载规模600万吨/年的海则滩煤矿建设,在海则滩煤矿全面投产和充分释放产能后,公司煤炭总产能规模有望实现大幅提升。另外,公司将根据国家及山西省有关政策,推进现有在产焦煤煤矿产能核增工作,争取现有优质焦煤产能规模进一步提升,并根据市场及自身情况,适时推动优质煤炭资源获取工作。

  14.公司煤炭销售结构中,原煤较精煤销量占比高,有没有考虑加大精煤产销量?

  回答:公司原煤与精煤销售结构主要按客户煤种需求、效益优先、精煤回收率等因素进行调整,公司将结合市场和自身洗选能力,合理调整原煤与精煤产销量,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15.焦煤的定价模式?长协锁量锁价吗?

  回答:公司煤炭销售兼顾市场和长协两种定价模式。精煤销售按照年度销售方案,精煤终端长协定价钢厂、焦化厂销售占比约50%左右,地销市场定价占比约50%左右,其中长协用户执行锁量不锁价政策;原煤销售是市场定价,主要销售到煤矿周边洗煤厂及贸易商;副产品中煤销售以长协方式按照国家电煤保供要求全部保供;副产品煤泥销售是市场定价,全部销售到煤矿周边贸易商。

  16.公司前三季度生产原煤和精煤多少?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分别是多少?

  回答:2023年1-9月,公司实现原煤产量954.03万吨、平均销售单价959元/吨(含税)、生产成本358元/吨,洗精煤产量247.85 万吨、平均销售单价1,688元/吨(含税)、生产成本596元/吨。

  17.山西4.3米以下焦炉10月要求关停,短期对公司焦煤需求影响如何?未来新的替代焦炉是否会因为更先进环保导致产量增加进而增加焦煤需求?

  回答:4.3米焦炉去产能后,预计短期内焦炭产能会有明显减量,对焦煤需求也将有一定回落,但焦煤市场整体供应量也有一定收缩,对市场价格影响较弱。后期4.3米焦炉产能置换后,焦炭产能将开始逐步恢复,届时对焦煤需求也将恢复正常,而且随着新建高炉进一步增加,对优质焦煤需求也将进一步提升。

  18.公司对于煤炭成本控制的规划情况?

  回答:对于煤炭成本控制,公司从电煤采购成本和焦煤生产成本两个角度进行考虑,电煤采购立足长协煤全覆盖和提升兑现率,以降低电力企业生产成本;焦煤生产成本从精细化管理、修旧利废、降低劳务成本、材料采购最低价中标、成本绩效考核等方面入手,以降低焦煤生产成本。通过多措并举,公司煤炭成本得到较好控制,进一步提升公司经济效益。

  19.公司发电量三季度环比二季度增长比较多,发电量分布不均衡的原因?

  回答:公司所属电厂发电量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季节性用电量不均衡所致,我国夏季高温时段主要集中在三季度,气温高、空调制冷负荷大,因此三季度社会用电量要明显高于二季度。以2022年与2023年全国用电量为例(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2年二季度全国用电量为17,634亿千瓦时,三季度为21,095亿千瓦时,环比增长19.63%;2023年二季度全国用电量为18,794亿千瓦时,三季度为22,320亿千瓦时,环比增长18.76%。公司主要装机为火电机组,除上述季节性原因外,当年的水电情况(水量)、风力、太阳能(000591)发电等季节性差异也会对火电机组季节性发电量情况产生影响。

  20.公司发电业务耗煤量多少?海则滩煤矿投产后是否可以完全满足公司电厂的原料需求

  回答:2023年1-9月,公司发电业务耗煤量1,288万吨(平均热值4,370大9卡),预计全年耗煤量1,700万吨(平均热值4,370大卡)。海则滩煤矿投产后,其所生产的6,500大卡以上高热值优质动力煤可直接通过浩吉铁路运往公司所属河南和江苏地区电厂,满足公司所属电厂大部分用煤需求,大幅降低发电成本,进一步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整体抗风险能力,实现公司煤电一体化发展。

  21.公司电厂电煤采购价是多少?长协煤、市场煤和进口煤采购占比情况?

  回答:2023年1-9月,公司所属电厂电煤采购平均标煤单价为1,109元/吨(含税)。长协煤、市场煤和进口煤采购占比为74%、13%、13%。

  22.公司电力企业运营成本中煤炭采购成本占比是多少?

  回答:2023年1-9月,公司所属电厂燃煤成本占总成本约74%,同比降幅明显。同时,随着长协煤全覆盖及兑现率不断提高,电煤采购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

  23.公司电力业务亏损的原因是什么?目前是否扭亏为盈?

  回答:公司电力业务亏损主要系动力煤价格高位运行,电力燃料成本剧增所致。今年以来,通过长协煤兑现率不断提高,加之动力煤市场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以及公司采取多种措施增收节支与降本增效。公司所属燃煤电厂自今年5月已开始实现扭亏,三季度电力业务实现盈利,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业绩。

  24.公司所属河南、江苏区域电厂经营情况如何?公司电价是市场定价么?

  回答:公司所属河南、江苏区域电厂地处人口稠密的中原经济区和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区域内用电量大,且公司所属电厂为区域内主要电源和热源支撑点,电量需求和效益有保障。今年以来,通过长协煤兑现率不断提高,加之动力煤市场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公司所属燃煤电厂自5月已开始实现扭亏,三季度电力业务实现盈利。目前,公司所属电厂电价均按照各省“基准价”上浮20%进行结算。

  25.公司电价今年同比变动情况,未来预计是什么趋势

  回答: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所属电厂电价均按照各省“基准价”上浮20%进行结算,且同比基本持平。目前国家暂无调整电价相关政策,预计后续电价同比仍将持平。

  26.公司财务费用较高,主要是什么原因?未来是否会下降?

  回答:2023年1-9月,公司财务费用16.69亿元,较上年同期19.29亿元下降13.52%。公司主业属于能源类重资产行业,当前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值,处于合理水平,利息保障倍数较高。公司2020年末完成债务重组后,按重整计划每年正常还本付息,有息负债规模将逐步下降,截止2023年9月末,公司有息负债规模从重整前的709.60亿元下降至412.97亿元,资产负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财务费用也将逐年下降。

  27.公司每年的折旧费用有多少?

  回答:公司2022年全年折旧费用14.6亿元,其中:电力板块8.6亿元,煤炭板块5.6亿元,其他0.4亿元。

  28.四季度及明年公司各主要业务盈利情况展望?

  回答: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6.24亿元、同比增长5.3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18亿元、同比增长25.61%。目前公司生产经营稳定,业绩不断增长,发展持续向好,预计四季度公司经营业绩仍将保持较好增长。2024年公司煤炭和电力业绩预期将进一步增长,公司整体盈利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

  29.公司业绩连续保持增长,后续会进行分红么?

  回答:近年来,为保证按照重整计划正常还本付息、生产经营和转型发展所需资金,公司暂未进行利润分配。公司在夯实煤电主业保证业绩稳定增长的同时,全力推进以全钒液流电池为主的储能转型发展,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长期盈利能力和公司价值。随着公司能源主业不断夯实基础、储能产业做优做强,公司将会积极回报广大投资者。

  30.公司管理层增持的主要原因?

  回答:公司核心管理人员增持主要是基于: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发展稳定向好、储能转型有序落地的良好基本面,以及对公司发展和投资价值认可而进行的第五次股票增持,这也是今年年内的第二次增持,充分体现了核心管理人员对公司发展和公司价值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