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故城县委书记王立峰:抓好三个关键 夯实振兴基础
河北省故城县作为农业县,农村人口占比较大。故城县着力抓好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新型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现了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抓好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着力实施产业升级,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文化旅游。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实施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增加涉农产业经济总量。相继成功引进总投资225亿元的“五大农业产业链”,肉鸡产业链一期项目年产值达28亿元,中医药产业链年产值达23亿元,还有畅销全国的奶牛产业链、养殖规模达到40万头的生猪产业链,及每年向华北地区销售3亿多斤优质果蔬的果蔬产业链。
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挥京杭大运河纵贯县域75公里,地方运河文化、董子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精雕细琢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董子学村、万亩花海等旅游景观节点,努力打造京津冀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目的地。今年成功举办“清风竹韵・曲水流觞”等系列文化活动,接待游客达84万人次,有效拉动旅游消费4亿元以上,取得了较好成效。
发展新型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着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集体更好地服务群众,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方面,立足粮食安全、群众自愿,坚持“自主经营、自力更生”,创新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银行+保险”的“五位一体”新型经营模式,实现了粮食作物规模化经营28万亩,带动村集体增收2000多万元。
积极与国内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发展棚菜、金蝉、肉鸡、高油酸酯花生、油莎豆等特色种养产业,带动广大农户增收,实现了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7万多元。因地制宜,清理农村废旧房屋,腾出土地460亩,见缝插“绿”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发展渔光互补、农光互补项目,带动62个村年增收630万元,既扮靓了乡村面貌,又增加了集体收入。如今,全县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庄达到了84.3%,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5个。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着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故城县在实际工作中坚持规划引领,编制了《村庄建设总体规划》和《村庄风貌提升规划》,强化规划对建设的指导作用。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公共服务提升、文化塑魂、村庄绿化、爱国卫生运动“五大行动”,打造了冀东抗日英雄节振国纪念馆、“七十二皇窑”村史馆、红星文化广场等特色节点,清洁乡村、无废乡村全面覆盖,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实施“观摩拉练、领导包联、四务公开、网格管理、积分奖励、道德评议”等工作机制,有效提升治理水平。实际工作中,坚持定期举办和美乡村观摩拉练活动,通过现场评比、擂鼓夺旗等方式,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已经建成省级美丽乡村50个,其中吴梧茂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董学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
(作者系河北省故城县委书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