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乡村工匠保护传统村落
杨云东是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一名古建筑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13岁开始就学习古建筑修缮、古村落保护等技艺,如今已经摸爬滚打了30多个年头。
杨云东意识到,要更好保护、修复古建筑,仅靠自己所学的技艺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报名参加了广西乡村传统建筑工匠培训班。
“参加乡村传统建筑工匠培训,不仅能学习古建筑营造技艺,还能提升乡村传统建筑文化自信。”杨云东说,通过学习,增进了对桂北民居大木构造、营造技艺和时代特征的了解,加深了对桂北民居价值判断、保护修复理念和原则的全面认识。
广西传统村落数量多且各具特色。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尤其是在一些传统村落,民间传统建筑技艺正在逐渐流失,传承人出现断层。
“一边是修缮营造的庞大需求,一边是行业人才凋零,这一问题已严重影响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培育一批高水平传统建筑工匠成了当务之急。”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处长曾俊杰说。
2021年,广西举办首届乡村传统建筑工匠培训班,这也是当时全区时间最长的一次工匠集中培训。全州县邓家埠村78岁的传统建筑工匠唐以金走上课堂,将毕生所学整理成“木雕实操程序及方法”课程,为来自全区各地的30多名建筑工人传道授课。
广西乡村传统建筑工匠培训班到目前共办了4期,培训人员约120人。逐步构建了“广西建筑工匠学院”“传统工匠培训基地”“县级培训基地”3个平台,大力开展乡村传统建筑工匠培训,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
培育传统建筑工匠,有助于弘扬工匠精神,更好地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广西各地以建筑工匠培训体系为服务平台,为建筑工匠、产业工人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
贺州市组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指导组,每年开展传统村落“体检”,为传统村落“把脉问诊”,对全市传统工匠及工艺技能摸底调查、建档立册。2022年以来,贺州市对500名建筑工匠进行技术技能、建造工艺培训,打造10余支传统建筑修缮工匠队伍,有效缓解人才缺乏难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在全州县思源民俗博物馆设立广西乡村传统建筑工匠培育基地,开展马头墙砌筑、榫卯木作、雕刻等传统建筑技艺培训,大力培育“八桂乡村传统建筑名匠”,为传统村落保护奠定坚实基础。(经济日报记者 童 政)